7*24小時服務熱線:
0371-56588119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于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舊稱),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
水稻是湖南主要農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過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復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來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與思路,由此拉開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96年,中國農業農村部提出超級稻育種計劃。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形態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成功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不斷刷新畝產產量。目前,超級稻計劃的五期目標已經全部完成,分別是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前者是他真實的夢境,他曾夢見試驗田里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這一夢想隨著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為現實。后者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近年來,袁隆平雖然年事已高,但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記者曾多次在長沙與袁隆平面對面采訪,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產的育種目標進軍,“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span>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余項國內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