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用防護服防護服由PP、PPE 、SF透氣膜、SMS這四類無紡布制成,由于材料的使用不同,成本不同,其做成的防護服也就有了不同的特性。作為新手在我們選擇防護服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PPE淋膜醫用防護服,顧名思義,也就是PP無紡布通過粘合擠壓等方式覆上一層PE膜,以達到防水的作用,因PE膜防水、不透氣的特性加上PP無紡布性能穩定,因此制成的醫用防護服也就繼承了防水不透氣的特性,此類PPE淋膜防護服普遍應用于修理、建筑、裝飾工程、廢物處理等場景。
SF透氣膜和PE淋膜組成相類似,只不過PP無紡布粘合擠壓的是一層SF透氣膜,因其具有環保、隔水透氣的特性,普遍使用在醫療衛生領域,如醫用防護服即為SF透氣膜制成,透氣膜因其制作工藝及水準的不同產生的差異又分為普抗、高抗、醫用級透氣膜材料,所制成的醫用防護服性能也有所不同,具體可查看廠家出廠檢驗報告。
SMS無紡布,屬于復合無紡布、是紡料和熔噴的復合產品,具有強度高、過濾性能好、不含粘合劑、**等優點,所以其制成的防護服主要用于醫療衛生勞動,手術衣、手術帽、洗手衣、手袋等一般也有SMS無紡布制成。
醫用防護服其中基礎的PP無紡布防護服,通俗說也稱“防塵服”,因PP無紡布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不助燃、易分解、色彩豐富、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生等特點,其制成的醫用防護服受到很多醫療從業者的喜愛。
目前醫院使用的醫用人員防護產品除了頭部,手部,足部防護用品外,軀干防護主要有 隔離衣,手術衣和醫用防護服三種。
隔離衣是指是指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家屬探視病人等場合下穿戴的服裝;
手術衣是指在手術室內穿著的專門設計的服裝;防護服是指醫療急救、進入傳染病區、電磁輻射區等特殊區域的人員穿著的服裝。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況要求,三種產品分別應達到不同的性能要求。
其中隔離衣為第一類醫療器械,性能要求相對最低,目前我國尚無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手術衣和防護服為第二類醫療器械。我國在YY/T 0506系列標準中建立了對手術衣的性能研究方法,在GB 19082中建立了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技術要求。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可重用的醫用防護服的標準。這里我們主要介紹滿足GB 19082中所列要求的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也是本次疫情中最需要的一種防護服。該產品主要供工作時可能會接觸具有潛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空氣中的顆粒物的醫務人員使用。
防護服通常采用復合材料制成,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紡絲成網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織造布復合,或采用水刺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復合,或采用木槳復合水刺非織造布。目前廣泛使用聚乙烯閃紡法非織造布及紡黏/熔噴/紡黏(SMS)或紡黏/熔噴/熔噴/紡黏(SMMS)復合非織造布與微孔薄膜復合,并經“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靜電)功能性后整理。
非織造布:是指定向或隨機排列的纖維,通過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這些方法的組合而相互結合制成的片狀物、纖網或絮墊,不包括紙、機織物、針織物、簇絨織物以及濕法縮絨的氈制品(GB/T 5709--1997《紡織品 非織造布 術語》)。
簡單的講就是: 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紗線交織、編結在一起的,而是將纖維直接通過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非織造布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線頭的。
醫用防護服的性能:防護服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防護性、服用性、安全衛生性。
簡單來說,防護服不僅要排濕透氣、穿著自如,還要讓醫護人員免受診療過程中病毒、細菌等各種污染物的感染,抵擋住水液、酒精、血液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靜電,甚至防止灰塵進入。
具體來說:
①防護性要求具有液體阻隔功能,防護服關鍵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抗滲水性,耐靜水壓不低于1.67kPa;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級,即合成血液以1.75kPa壓強作用于防護服上5分鐘后不得穿透;防護服外側面沾水等級不低于3級。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或手術時的消毒水、沖洗液等液體透過防護服,污染到醫務工作者。
②防護服要具有防微顆粒物穿透的性能,防護服關鍵部位及接縫處對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低于70%。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防止帶病毒的微顆粒(比如吐沫等)入侵,此外,防護服的接縫處必須貼密封條,以遮擋衣服縫紉時留下的針孔。
③防護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尺寸穩定性。拉伸試驗時,斷裂強力不低于45N,斷裂伸長率不低于30%。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保證服裝的物理性能,使其不容易破損。
④防護服的穿著舒適性方面,防護服材料透濕量要求不小于2500g/m2·d。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保證穿著者出汗的熱氣及時排出。
⑤防護服的安全衛生性要求自身無毒,無皮膚刺激性,抗霉菌滋生。
⑥防護服是一次性使用,經濟性方面要求在保證防護性能的同時,盡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