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醫只能通過傳統望、聞、問、切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再調整治療方案。如此往復,只通過思維意識探索,中醫才有了如此深邃的境地,以至于后世再想振興中醫卻
很難真正掌握傳統中醫。中醫正是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淀,才會是一門高深難測的學問。一個合格的中醫不僅要懂陰陽五行,也要熟悉人體脈絡穴位飽讀醫著,更要學會辨證論治,通過表象探求真相,一人專方整體調和達到陰陽平衡。
中醫藥是我們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從古至今,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中醫藥造福了一代代炎黃子孫。對于很多中醫從業者來說,最關注的莫過于中醫未來的發展方向了。從《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2016-203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中醫藥法》及《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 (2016-2020年)》等中醫藥相關政策的出臺,不難看出,國家對中醫產業的扶持力度空前,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也迎來了重大契機。
自《中醫藥法》實施以來,小到建立中醫館,大到打造產業研發平臺,全國各地不論是政府、醫療機構還是企業,都在積極投身中醫藥健康領域,打造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模式,搶占千億級市場。與此同時,中醫藥的發展也走入了一個商業化怪圈--商業化太重,需要好好地治理。管理者過于商業物質利益化,將醫生收入與日常工作相掛鉤,無論是在醫療水平、醫生資源還是服務質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醫療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藥人員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醫院”事件再次發酵。
其次,備案制實施后,滋生了大批中醫診所行業,讓人才(醫師專家、館長、技術人員等)的競爭更加激烈。人們經常把中醫大夫稱之為“老中醫”,顧名思義是中醫大夫越老越有經驗,診療水平越高,在臨床上就越吃香。受此傳統習慣的影響,一些剛剛從大專院校畢業的年輕中醫大夫們,往往門前冷落。所以醫療機構應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養自己的人才梯隊。
最后,診療手段比較單一,中醫診治疾病,堅持的是“望聞問切”四大原則,醫生的主觀判斷成分居多,對現代儀器設備的要求和依賴相對較少,并且服務簡便。未來診所的形態不僅僅是治療,同時也包括診斷、康復、保健等,所以醫療機構應該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潮流,引進科學的現代技術診療,從體檢、健康咨詢、治病、康復、美容、財富管理等多維度融合中醫理念,營造“醫康養”三位一體的健康管理模式。
雖然在現實政策推進中有些地方并不容樂觀,中醫對于疾病的預后、療效、副作用也遠沒有西醫這么直白單一,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國家政策的扶持、中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都給中醫的發展帶來了美好的前景。中醫藥質量療效更有保障。隨著政府相關部門對中醫藥全產業鏈監管政策法規的日趨完善,中藥材的質量將有大幅提升,生產工藝的不斷優化和物流條件的改善使得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質量也將隨之邁上一個新臺階,中藥療效將愈加有保障。
中醫藥治病有其獨特之處。中醫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基本理論,更注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有著獨特的理念和診病治病方法。古語云:“湯藥攻其內,針石攻其外,則病無所逃也”。當今在治療乙肝,偏癱,風濕和不孕不育、腰椎盤突出等疑難雜癥方面,中醫藥都顯示出了無以倫比的巨大作用。中醫強調關注疾病全過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系,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干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同時也強調疾病康復很重要,防止復發。
“治已病”成效顯著。中醫藥除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的防治中貢獻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肯定。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成果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都發揮了獨特作用。
中醫藥新劑型彰顯魅力。中醫藥結合現代科技研發出的中藥新型制劑,在抗病毒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作用斐然。特別是滴丸舌下含服,藥物崩解快,不通過肝臟直接進入血液,1分鐘左右就能見效,實現了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據悉,2011年8月,在海南三亞舉辦的“2011中國藥品零售業態信息發布會”上,中新藥業的“速效救心丸”和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以其快速的療效,多年來的安全驗證、出色的市場表現,榮登心腦血管用藥類藥品品牌榜。
中醫國際化進程加快。抗瘧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生命,“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蜜煉川貝枇杷膏在美國市場悄然走紅,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中醫藥國際化進程步伐的加快,中醫藥在全球的認可度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的載體,成為中國與各國共同增進健康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
傳統的中醫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價值已為臨床實踐所證實,已經得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歐亞國家的重視,正視現實,展望未來,中醫藥事業前景廣闊,大有作為,必將同西醫藥并存和得到快速健康地發展。以醫生資源為運營管理核心的個體化中醫服務機構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