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智能化的產品不斷的進入生活,我們總是聽到智能化的生活,智能化的養老,養老健康產業,如何實現智能化養老呢,如何通過智能化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的方便舒適呢?智能手環、智能腕表、云手機……在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當下,智慧養老產品不斷涌現。如何讓這些科技產品更貼近老人,讓老人更好地享受科技成果?讓智能化醫療設備更好的服務老年人。
可穿戴設備對于年輕人來說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大街上各種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隨處可見。但對于老年人來說,這屬于地地道道的新科技。而且很多老人心里還會犯嘀咕“都這么大把年紀了,這些都是年輕人玩兒的東西,我要這些東西干嘛?”
實際上,智能可穿戴設備雖然是年輕人愛追的新潮,但它的功能特性反而更適用于老年人。比如很多智能手環都具備心率監測和摔倒報警功能,對老年人來說,這些功能關鍵時刻能救命。
現在主要的養老模式有三種: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包括養老院和養老公寓),能解決一定的養老問題,但現實情況是這三種方式都做不到24小時的實時監護。智能可穿戴設備剛好可以彌補這種空缺,成為老年人的私人保健醫生,當老人心臟出現問題或者意外摔倒時,可以及時發出警告,并進行呼救。
現在也有不少子女想為年邁的父母選購智能手環,防止自己不在父母身邊時,發生意外不能及時處理,但進行選擇時發現市面上售賣的很多智能設備對老年人來說并不實用。
一方面,心率監測和摔倒報警是老年人需要的核心功能,市面上在售的產品為了增加競爭力會加入很多例如接電話、看短信的功能,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對于老年人來說,這些功能就是累贅。不要說屏幕上各種滑動來進行操作,哪怕是一個功能要長按、短按,就要花大量時間去適應。
另一方面,一個小小的手環或手表里面要容納大量元器件,還要考慮外觀和續航,產品設計過程需要在功能、續航、性能等方面取舍,因此在傳感器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低功耗、體積小的零件,這樣的產品進行醫療級的應用時難免會力不從心。
例如,當心電圖中出現心室晚電位信號時,意味著心臟有潛在疾病的風險,心室晚電位作為心臟疾病的信使,可以對心臟疾病進行預警,但現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根本無法對心室晚電位進行檢測。硬件性能缺陷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使用環境中,心室晚電位信號非常容易被外界工頻干擾所影響,即使帶有心電監護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檢測到了心室晚電位,由于無法準確濾除里面混雜的工頻干擾,得到的信號也毫無意義,這個問題不是提升檢測能力可以解決的,必須引入先進的濾波系統。
智能可穿戴作為老年人的新科技,直接將現有可穿戴設備投入到這個市場的“拿來主義”是不可行的。對產品功能和產品性能需要重新設計和技術升級。針對老年人的使用習慣設計適合的功能和操作模式,針對核心痛點提升產品性能,這樣或許老人面對這些“新奇”的產品時心里不會犯嘀咕,因為他們很清楚的知道“盡管這是新科技,但我也會用,而且很有用!”
實際上我國研發的養老科技成果并不少,但大多數并沒有真正被老年人用上。智慧養老醫療器械的研發沒有做到對接需求,技術水平達不到足夠的便利、舒適和易操作。“從互聯醫療這方面產品看,現在主推的仍是可穿戴式設備,但這對傳統的老人來說仍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干擾。未來發展趨勢一定是從重穿戴到輕穿戴,再到無穿戴,做到無干擾。如果技術不夠便利,老年人是不會使用的。
目前市面上各類健康手環雖已被老人廣泛接受,卻普遍不被醫療界認可。由于手環類產品很難緊貼手腕,它得到的數據并不準確。如果要收緊手環,那么用戶的穿戴體驗就會下降。目前的手環研發者一般通過算法減少誤差,但在做醫療診斷的時候,這個數據并不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性。因此,如何通過技術達到醫療級的監測精度,也是一個需求的痛點。
除了生活服務,社區老人對文化健康知識、興趣愛好等老年教育的需求同樣強烈。然而,目前市場上對接居家和健康需求的產品比較常見,但滿足服務學習需求的智慧養老科技成果仍顯不足。其實許多養老科技需求并不復雜,一旦發現并應用卻收益很大。
鄭州市樂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認為:在提供智慧養老產品上,不應是通過轉化科研成果創造需求,而是在為老人提供服務發現需求后,精準地轉化科研成果,使其能直接融入養老服務鏈里對接需求。現在做養老產品的企業仍然是各自為政,并把采集到的健康數據作為重要門檻,然而,各種不同的健康設備應該建立統一的標準,形成互聯互通,把數據整合起來方能更好地服務老人。因此,智慧養老產品的標準化工作亟待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