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文化,針灸在養生保健市場上,受到很多群眾的喜愛。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中醫針灸文化,讓大家更多的認識針灸、了解針灸。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后來逐漸發展為一門學科。針灸學就是整理研究針灸醫療技術及其臨床應用規律和基礎理論的科學。
針灸具有悠久的歷史。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到了春秋時期,醫學擺脫了巫的束縛,有了專業醫生。據《春科左氏傳》記載,名醫醫緩為晉景公診病時,指出要“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到焉,不可為之”。這里所說的“達”與“攻”指的就是針刺和火灸。
戰國至西漢時期,隨著煉鐵技術的進步,金屬針逐漸得到了推廣。金屬針逐漸代替了砭石,從而擴大了針刺的實用范圍,加快了針灸的發展進程。東漢、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擅長針灸的醫學家,其中,皇甫謐所著《針灸甲乙經》,成為一部具有完整體系的針灸專著。兩晉、南北朝時期,針灸專著明顯增多。這一時期,針灸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國。
隋唐時期,針灸發展成為一個專門學科,當時的醫學教育機構太醫署里設有針灸專業。隨后,針灸學術不斷向縱深發展。16世紀,針灸開始被介紹到歐洲。但是到了清代,醫者重藥輕針,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針灸學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醫針灸文化的發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針灸得到了大發展。2000多所中醫醫院都設有針灸科;針灸的科學研究已經涉及機體的各個系統和臨床各科;對針灸的調整作用、鎮痛作用、增強免疫力作用,以及經絡現象,經穴與臟腑相關等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科學實驗資料。
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后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癥。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針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王雪苔和中國針灸學會的賀普仁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10年11月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針灸可讓阻斷的經絡通暢發揮正常,這是針灸的治療效果。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運行氣血是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讓經絡通暢,精氣神運行正常。
安全;創傷小;副作用不明顯,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用途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此外針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隗寶其好處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