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來國內粗鋼產量普遍高位運行的大背景下,近年冬季大口徑厚壁管社會庫存始終處于近幾年低位水平,一方面,證明今冬下游行業對大口徑
厚壁鋼管需求相對旺盛;另一方面可能是在鋼鐵行業低盈利階段,鋼貿商因為規避風險的意識增強,普遍采取低庫存的操作手段,訂貨量相對偏低。不管怎么說,當前的大口徑厚壁管市場,特別是線螺等建筑大口徑厚壁管市場,現貨資源緊缺的現象仍存在,因此,較低的庫存是支撐鋼價難有下跌空間的主要基點。
另外,鋼廠內部庫存在1300萬噸以上水平,近期增加明顯。然而,在鋼廠內部庫存持續增加的同時,我們看到的是國內主流鋼廠紛紛上調了出廠價,筆者認為,鋼廠在一定庫存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反而上調鋼價,說明鋼廠普遍看好未來市場走勢;也許有人會說,鋼廠此舉是打腫臉充胖子,人為控制向市場投放資源,抬高現貨價的體現;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當前資金面普遍緊張,鋼廠上調報價,恰恰說明其對市場接受高價資源有一定的信心;否則正值鋼廠積極組織來年訂單的關鍵時刻,按常理鋼廠多會讓利于市場,何以會自毀長城?
相比往年的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措施的走過場不同;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霧霾污染更加嚴重,國家在環保治污方面的決心是空前的。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廠明顯感受到環保壓力。唐山、山東很大一部分的中小鋼廠因環保不達標而被關停;武安、邯鄲等地更是直接限電30%~50%影響大量的產量,最近央視曝光江蘇溧陽的中天鋼鐵污染事件,輿論對于污染產業曝光的加強,也能反應國家在環保上動真格的決心。
從最近幾旬的粗鋼產量可以看出,環保不到位的中小鋼廠減產十分明顯;與此同時,大型鋼廠雖然環保設施達標,但也出現持續的減產行為;可以看出,我國的鋼鐵產量正處在階段性下降通道,當前進口礦雖有回落,但依舊處于高位,成本壓力或許是大型鋼廠順勢減產的。總之,供應壓力下降,對鋼價走勢形成支撐的作用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