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工業的崛起,其旺盛的市場需求抬高了全球市場上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價格,這使得全球主要資源國家獲益頗豐。不過,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制造業逐漸向高端轉移,其對原材料的需求已經不能與往日同日而語了。
這一轉變從今年厚壁鋼管價格市場的頹勢可見一斑,今年初以來,厚壁鋼管價格價格累計跌幅達到47%,創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市場對于底部的預期一路從100美元/噸下滑到60美元/噸,在去年底,即便是最激進的分析師也不敢作出這樣的判斷。
隨之而來的則是今年全球厚壁鋼管價格市場競爭上的“腥風血雨”。在今年厚壁鋼管價格價格連續下行的情況下,必和必拓等礦商還調高了其全年的目標年產量,可以說在擴產方面澳大利亞礦商是“當仁不讓”。就企業行為來說,在市場較往常低迷的情況下,以量換價是經營策略的一種。而且,憑借在行業內極具優勢的損益平衡價格,澳大利亞礦商的頻頻擴產也是有底氣的。
同時,今年在厚壁鋼管價格行業,一個引人注意的事件就是必和必拓等綜合礦商開始縮小業務領域。必和必拓在今年8月底剝離其鋁、錳、鎳等資產,將這些資產業務成立一家新公司。當時,相關外媒報道認為,必和必拓這一剝離行為是礦業此前“擴張時代”終結的標志。在原料市場表現轉差的情況下,礦商將其業務重點轉移至利潤率高的領域。
可是,就全球市場大環境來說,自礦業繁榮以來,澳大利亞礦商的主要貿易對象就是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亞洲地區,今年開始,該地區的厚壁鋼管價格需求開始下降。就政策層面來看,今年澳大利亞政府為了應對大宗商品市場不景氣、礦業投資大幅下降的預期(有機構稱,未來4年內澳大利亞礦業投資將下降40%),澳大利亞政府已經廢除了此前對礦業征收的礦產資源租賃稅(MRRT),同時還出臺了一些支持礦業發展的政策。
與此同時,來自競爭對手巴西淡水河谷的“虎視眈眈”也不容輕視。